2025 年 5 月 15 日中午 12:30,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(济南)医学基础部医学科普社团在教学楼解剖学第三实验室举办 "知艾防艾,共筑健康" 主题公益活动,50 余名师生现场参与,通过多元科普形式打破艾滋病认知误区,构建科学防治体系。
一、多维科普:解码艾滋病防治知识体系
活动以 "知识破障 - 认知重塑 - 行动引导" 为主线,设置三大核心环节:
权威知识宣讲:社团成员依托《中国艾滋病防治白皮书》数据,系统阐释艾滋病(AIDS)的病原学特征(HIV 病毒攻击 CD4+T 淋巴细胞)、临床三期发展进程(急性期、无症状期、艾滋病期),重点解析性传播、血液传播、母婴传播三大途径的科学防护要点,纠正 "蚊虫叮咬传播"" 共同进餐感染 " 等常见误区。
可视化教学展示:通过解剖实验室标本与动态 PPT 结合,呈现 HIV 病毒破坏免疫系统的微观机制,同步对比正常免疫细胞与受损细胞的形态差异,将抽象医学原理转化为直观视觉体验。
情景模拟互动:设置 "暴露后紧急处理" 实操演练,指导师生使用虚拟教具完成伤口冲洗、风险评估及 72 小时阻断药服用流程,强化 "及时干预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" 的科学认知。
二、艺术赋能:用创意打破防艾社会偏见
活动创新性推出 "安全套艺术展",将医学防护用品转化为公益艺术载体:
装置艺术区:用安全套制作的 "生命树" 装置,以绿色渐变象征健康延续,搭配文字说明 "每一次正确使用,都是对生命的守护";
案例叙事墙:选取全球防艾历史上的关键事件(1981 年首例报告、2016 年长效预防药物获批等),以时间轴形式串联科学突破与人文关怀;
匿名提问箱:收集 "感染者能否正常生活"" 如何与 HIV 阳性亲友相处 " 等敏感问题,由医学专业教师现场答疑,消除社会歧视误区。
学生代表王同学在体验后分享:"以前觉得艾滋病很遥远,直到看到数据 —— 我国每年新报告感染者约 8 万例,而规范治疗可使病毒载量降至检测不到水平。科学认知才是最好的防护屏障。"
三、长效行动:构建 "检测 - 治疗 - 预防" 闭环
活动现场发起 "防艾健康承诺" 倡议,包含三项核心行动:
主动检测:呼吁 18-45 岁高危人群每年至少进行 1 次 HIV 抗体检测,强调 "早发现早治疗" 的临床意义;
规范防护:推广 "100% 安全套使用" 原则,现场发放防艾知识手册与正确使用指南;
消除歧视:倡导以 "疾病而非道德" 视角看待感染者,引用世界卫生组织(WHO)"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权利获得平等对待" 的伦理准则。
医学科普社团指导老师表示,后续将联合济南市疾控中心开展 "校园防艾宣传月" 活动,包括开设匿名检测通道、组织感染者口述史分享会等,推动防艾教育从知识普及向行为干预深化。
艾滋病防治是医学命题,更是社会课题。此次活动以医学专业为支撑、以人文关怀为纽带,不仅搭建了科学知识与公众认知的桥梁,更彰显了医学生群体在公共卫生事业中的责任担当。正如活动标语所言:' 知艾防艾不是恐惧的开始,而是健康的起点。

